标准砝码科普大全 砝码等级与校准标准体系解析
最新标准砝码等级划分 依据JJG99-2022和GB/T 4167-2024标准,砝码精度分为九级:E1>E2>F1>F2>M1>M12>M2>M23>M3。E1级用于级基准传递,M3级适用于工业场景。校准电子天平时需满足天平精度1/3-1/5规则,如分度值0.0001g的天平必须配置F1级以上砝码。
标准砝码材质特性与磁性控制 高等级砝码(E/F级)采用316/304无磁不锈钢(密度8000kg/m³),低等级(M级)允许使用不锈钢45、黄铜等含调整腔材质。E/F级严格限制磁化率,M级磁性要求相对宽松。
科学组合与量程覆盖 主流组合模式为(1;2;2;5)×10ⁿkg,如10kg+20kg+20kg+50kg覆盖100kg量程。可选组合包括1;1;2;5等扩展方案,量程覆盖1mg至1000kg,适配实验室到工业场景全需求。
检定维护核心规范 E/F级建议1-2年复检,M级可延至2-5年。清洁后需静置稳定(不同材质时长不同),操作须用镊子/手套。判定依据为最大允许误差(MPE),如100g F1级质量须在100g±0.16mg内。
标准砝码应用场景匹配原则 实验室精密称重选E2/F1级无磁砝码,工业场景适用M1M3级(如20吨砝码校准汽车衡)。特殊设备需匹配专用砝码,如力矩仪配套锁型/挂钩型砝码。
国标更新重点调整 GB/T 4167-2024新增:调整腔设计规范、磁强计/声学体积计密度测量法、测力机专用砝码定义扩展。
总结:精准测量需严选砝码等级,定期维护保障数据溯源性,满足科研与生产的精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