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砝码定律
在地球上,1千克=9.8牛,也是就是说重1牛的物体,是约0.1千克,或是1/9.8千克,即2个鸡蛋。可这个等级并不*是相等的,牛顿和千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牛顿是力学单位,而千克是质量单位。质量就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力是不样的。个1千克的物体到月球上还是1千克,而个6牛的物体到月球上只剩1牛了,但是那个6牛的质量是不变的,是约0.6kg,在哪儿都样

*定律(即惯性定律) 任何个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到的力平衡时(Fnet=0),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定律 ①牛顿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②F=ma是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③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x=max,Fy=may列方程。 牛顿二定律的六个性质:①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②同体性:F合、m、a对应于同物体。 ③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牛顿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 = ma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④瞬时性:当物体(质量定)所受外力发生突然变化时,作为由力决定的加速度的小和方向也要同时发生突变;当合外力为时,加速度同时为,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对应关系。牛顿二定律是个瞬时对应的规律,表明了力的瞬间效应。⑤相对性:自然界中存在着种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样的坐标系叫惯性参照系。地面和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惯性参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照系中才成立。⑥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都能各自独立产生个加速度,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失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适用范围:①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②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牛顿二定律不适用于微观原子。③参照系应为惯性系。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直线上,小相等,方向相反。(详见牛顿三运动定律)
三定律 表达式 F=-F' (F表示作用力,F'表示反作用力,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影响。*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二定律的内容。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到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次统。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次飞跃。 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在此把符合这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括zui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 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个世纪上天。

|